目前,我国化肥市场的竞争并不有序。正规化肥企业生产的化肥成本高。当然,价格要卖得更贵,市场也相应缺乏竞争力。假冒伪劣肥料的生产成本极低。价格远低于常规产品,价格优势非常明显。这样看来,真肥卖不出去,假肥卖得好。本以为是个好价钱,但不知道实际骗了多少钱!
据曾在“问题肥”厂工作的技术人员介绍,目前,不法商家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主要采用以下诈骗手段:
一、偷营养
这种技术是最常见的,甚至一些知名厂商也明目张胆地在做。据厂家技术人员介绍,化肥中缺乏氮、磷、钾等主要养分,总养分含量低于标示含量的现象屡见不鲜,甚至成为不合格化肥生产行业公开的秘密。 .业内人士形象地将这种现象称为“偷养”。
一位业内专家曾表示,所谓“偷养”,是指部分化肥产品营养成分标签较高,但产品中氮、磷、钾等主要营养素的实际含量却很低。因为肥料的养分含量直接关系到肥料的效果,当然也和肥料的价格密切相关。
过去几年,一种营养素的成本是几十美元。例如,肥料中纯氮的养分成本约为 30 至 40 美元;而磷的纯养分成本约为 40 至 50 美元,钾约为 67 美元。这大约是十美元。偷一种营养能省多少钱?更不用说那些成分差的假肥了。只是一些正规的肥料制造商,偷一种养分是很可怕的。
所以,在化肥抽检中,那些看似养分含量低一点的化肥,就被判定为不合格,被冤枉了?事实上,这完全没有错!因为农民买化肥的钱不是少,如果少一点让他们给农民一定的补偿,他们肯定不会这么做。
至于不法厂家生产的假肥,养分含量严重不足,怎么能见效?农民贪得无厌,得不偿失。他们不仅花错了钱,还影响了庄稼的收成,真是内外都蒙受了损失。
二、偷天改天
在化肥抽检中,经常会出现不合格的标签。很多养殖户认为这是包装不规范,不是大问题。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。
标识是肥料的身份证,也是说明书。一些化肥产品包装袋上的“总有效成分”、“元素含量”等令人眼花缭乱。这个“总有效成分”的术语没有标准化,有的还添加了一些锌、硫等元素。按照规定,这些中微量元素不能计入总营养素。标准标签应为“总营养成分”。还是有这样的作弊嫌疑。
据业内人士介绍,厂家这样做是为了误导农民购买化肥。很多农民在购买化肥时,主要看的是总养分含量。他认为,含量高是好肥,含量低是坏肥。农民买化肥的心理刻意混淆了有效含量和总养分的概念。
也有一些化肥的氯离子含量高,用于烟草或果蔬上会造成肥害。但是,制造商担心真实标签会影响销售。
三、卖羊头狗肉
也有一些公司耍花招欺骗农民。比如一些在香港或国外看起来名字很高的公司,其实是皮包公司。包装袋印刷非常精美,正面往往印有“美国”、“挪威”、“俄罗斯”等字样,背面则是受国内一家不知名企业委托。
事实上,在外地注册的公司的幕后老板和委托生产的企业都是同一个人。这是世界上典型的转变,卖羊头卖狗肉,欺骗不明身份的农民朋友。根据相关规定,即使委托自己生产,也需要到质监部门对委托加工进行审核备案。
四、夸大功效,治百病
植物和人一样。当他们生病时,他们必须“对症下药”。 “长效、天地六味地黄丸”等夸张的宣传,一般的肥料包装上一般不会有类似的宣传标语。
像这种肥料一般都会加入硝基苯酚钠等激素。使用速度快,价格便宜。我觉得买比较划算。其实中后期就开始过早衰老,提前拔苗了!
因此,对于假肥销售,一方面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,严厉打击这种行为。一经发现,我们将严惩。尽量不要考虑它。多花几块钱买普通产品。最终,这将是最有利可图的。
东方龙智慧农业提醒您:不管你买什么,你得到你所支付的!贵总是有理由的,永远记住便宜不好!避免因小而输大!造成不必要的损失!